風語小說 > 大明:鄉村小狀元,老朱賊稀罕我 > 第156章 磨刀霍霍向允文
  秦王不太耐煩的催促道:“行了行了,別說這些讓人煩心的事兒了,你們直接說怎么辦吧。”

  晉王分析道:“朱允炆陸續廢掉了怎們幾個兄弟,我看吶,要不了幾個月,他就該把目光投向我們了,那我們還能怎么辦?要么乖乖束手就擒,要么就拼一把。”

  燕王來之前特意去見過一趟姚廣孝,早就和老和尚一起合計明白了:“三哥你的意思是清君側?”

  代王嘿嘿笑道:“清君側?這個好啊,我聽說朱允炆逼得幾個四朝老臣跑去哭昭陵了,這不是朝中出了奸賊是什么?

  朱允炆他是皇帝,咱們沒法直接針對他,就針對下他手下那些廢物官員。

  好比那個叫齊泰的,以前他在蒙古時,我跟他沒少打交代,覺得他雖然迂腐古板了點,能力還是不錯的,七牛皇弟把他按在蒙古不升遷有點刻薄了。

  沒曾想這家伙進了朝堂后,居然如此不濟,昏招頻出,看來在看人這塊還是七牛厲害些,虧我當初還上書舉薦過這家伙。”

  見代王也有這個意思,能力不小、野心不小、自在慣了、頗為看不起朱允炆的其他三王也不想再裝腔作勢的掩藏自己了。

  “三位皇弟,二哥我就有話直說了,若當今皇帝還是雄英,別說他要削藩了,他就是要砍我的頭,我也二話不說,主動把頭伸過去。

  哪怕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我也愿意乖乖聽話,替他看好北大門,可朱允炆……他憑什么啊!

  是,他是大哥的兒子,可他只是個乳臭未干的娃娃,咱們幾個還是父皇的皇子呢,哪里就比他低賤了?”

  晉王接話道:“二哥此話正合我意,看朱允炆他們這架勢,指定又想搞前宋垂拱而治、以文制武那一套了,這可不行,咱們漢人還沒吃夠這里面的虧嗎?

  咱們爹在世的時候,可不止一次說過大明要保持勇武之風,不要步前宋的后塵。

  不如咱們就起兵反了吧,以咱們兄弟四個的本事,在七牛大權旁落,一干老將全都不受信任的當下,那還不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啊?”

  代王笑道:“以清君側的名義造反奪位嗎?行,我覺得挺好,不論咱們哥四個誰當上皇帝,肯定比朱允炆強。

  到時候咱們大明又能雄姿英發的開疆拓土,一往無前了!

  要我說啊,這草原長城早該修建第二道了,聽說先帝在時已有此意,可惜他天不假年啊,每每想到此處,我都不免唏噓。”

  朱棣道:“是啊,若是先帝這會兒還在世,指定蠶食計劃第二步已經開始了。

  看朱允炆這樣子,恐怕若是不出意外的話,蠶食計劃要永遠擱置了,一旦大明整個懈怠下來,成為第二個宋朝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那么問題就來了,咱們兄弟四個雖然是血濃于水,可皇位只有一個,就算我們造反成功,皇位該歸誰?”

  燕王朱棣心中一動,強行壓住激動,建議道:“咱們四個不如就歃血為盟,約定誰先打入京城,誰就來做這個皇帝,其余三人則繼續為藩王,鎮守一方,誰都不許反悔。”

  晉王補充道:“還得加上一條,無論我們誰做這個皇帝,登基后都不得迫害其他藩王,若新皇跟朱允炆似得,則不得好死。”

  秦王拍了下巴掌:“贊成。”

  代王笑道:“我也沒有意見,就這么來吧。”

  于是四位藩王就在這簡陋的蒙古包里舉行了簡陋的歃血為盟儀式,共同約定守望相助,一起進攻京城,先入城者為君,后入城者為臣,為臣者必須效忠,為君者不得迫害。

  簡短的儀式后,他們正式開始商量怎么造這個反。

  “為了掩人耳目,我們不能明晃晃直接扯旗造反,那樣目標太大,不如直接表明服軟之心,愿自己上京城去面見皇帝陳述忠貞,則朱允炆他們必然掉以輕心,我們便有機可乘。”朱棣道。

  “他們想削藩,又不敢直接一上來就削我們四個,畏畏縮縮的,可見要么是不把我們放在眼里,要么是害怕我們,無論是哪種情況,假意服軟都能讓他們放松警惕,我贊成四哥的法子,可兵馬該怎么辦呢?歸根結底,打進京城,逼朱允炆退位都是最關鍵的。”代王道。

  朱棣早已成竹在胸:“我們可以上書請求帶一萬兵馬隨行,他們恐怕會以為我們這是為了自保,則我們既帶了兵馬,又削弱了他們的防備之心。”

  秦王道:“一萬兵馬?那咱們四個的兵馬加起來也才四萬,對京城而言根本構不成威脅,他們倒是能放心了,可我們怎么打的進京城?”

  朱棣道:“一萬兵馬已經是極限了,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我們大兵壓境而沒有反應。

  再說了,我們的兵馬之所以聽我們的,是因為我們聽朝廷的,若我們造反,他們未必還肯聽我們的,帶多了反而容易生出變故。

  我仔細算過了,一萬兵馬差不多就是我們可以完全調動的嫡系了。”

  晉王點了點頭:“老四說得對,一萬以上的人馬難以保持絕對忠心,可話又說回來了,四萬人夠干嘛的?

  我如今仔細一想,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說七牛當初設計應天府圖紙時,是不是早就想到過京城可能會被人惦記上,所以才用一個外京城城墻把整個應天府圍起來?

  就外京城城墻上布置的那幾十個防衛團,就夠讓全天下的藩王和司令老老實實的了,除非駐守外京城的人起了異心,內外勾結。”

  代王道:“沒記錯的話,如今外京城的主要防衛是由李景隆負責吧?

  這小子年紀雖然不大,但畢竟是文忠表哥的兒子,兵法韜略還是很嫻熟的,又被雪藏了那么多年,性格必然沉穩。

  就算我們被放進去了,兵臨京城城下,以他的本事,很容易就會察覺到問題,到時候只要他調兵往京城合圍而來,后果難料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