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一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
  第四十一章初生牛犢不怕虎

  因為時間太緊了。很多事情都沒有搞清楚,就開始挖掘工作了。

  而兩條河的高度差,更是沒有搞清楚。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伊通河,也就是松花江這一條支流。他是從長白山上流下的,先從東向西流,然后拐彎向北流入松花江之中。

  何夕選中的地方,就與這個拐彎的地方相近。因為上游相對高。于是,在挖開運河之中,等于伊通河在這里分叉了,一路流入松花江,一路流入遼河之中。

  何夕擔心的就是,這一條直接改道,豈不是白費功夫。好在運河太窄了。特別是最中間一段,有些地段,甚至不足三丈。水淺了。最多一丈。徑流量比較小。伊通河水量比較大。即便是分流,也沒有完全改道。

  而今還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沒有現在沒有問題,并不代表著將來沒有問題。

  因為東北有大量積雪,而今伊通河的水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這種情況,未必是常態。何夕并沒有這一條河的往年水文數據。一旦伊通河大旱。對運河還是問題。

  總之,整個工程都是問題重重,隱患多多,但已經是何夕能做到的極限了。

  何夕站在伊通河與遼松運河的連通處,看著水位平穩下來,暗暗擦了一下額頭的冷汗,心中暗道:“等將來有時間了,我一定要重修,一定重修。”

  人家修河架橋,都是揚名后世。如果他將這一條問題多多運河留給后世。豈不是影響自己一世英名?

  ------

  這邊的情形,平安并不知道。但是在伊通河水位下降的同時,遠處傳來烽煙。在長春堡以北,并沒有烽火臺,但是,平安為安全起見,派了不少夜不收晝夜換班。在發現敵人的時候,點燃了烽火。

  但僅僅是數道。

  與平安派出的夜不收數目不同。

  平安臉色微微一沉,他知道,那些沒有來得及點燃烽火的夜不收,可能已經死了。至于,現在點燃的,也未必能活得了。平安立即下令擊鼓,整個長春堡之中將士,全部匯集起來,整裝入列。然后在軍官的指揮下,在城頭上,城中空地上,乃至于長街上席地而坐。

  有一些有經驗的老兵,將手中的硬餅掰成小塊,含在嘴里,然后再喝一點水,在口中泡軟了再吃下去。

  吃得很慢,好像吃零食一樣。

  這個老卒很有經驗。

  知道古代戰爭的節奏很慢,此刻發現敵情,與敵人真正交鋒,還要一段時間,甚至還有可能是虛驚一場。所以,平安召集將士,除卻城頭少數警戒之外,全部席地而坐休息。

  畢竟一直站著,也很耗費體力的。

  而老卒之所以吃東西,不是因為餓,而是擔心一旦打起來,沒有機會吃的。畢竟古代大戰,一旦打起來,鏖戰數個時辰,乃至打到天黑,也是有可能的。那個時候,哪里有吃東西喝水的時間了。

  至于,為什么吃得這么慢。因為人吃多了。是不能劇烈運動的。

  故而一點點地吃,保持狀態,隨即準備投入戰斗之中。

  當然了,還有一些老卒,根本不在隊列之中,靠著城墻下,屋檐下面,仰頭曬著太陽,讓頭盔遮著眼睛,呼嚕震天響。居然睡著了。

  平安所部,是馮勝特別留下來,堪稱精銳,而精銳是代表其中老卒的比例非常高。這個時候,不用平安吩咐,都在自覺地調整狀態。隨時準備出發。只有一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見老卒們如此,也漸漸地安心下來。

  這就是大明最大的底氣,軍中有近百萬的老卒。是從淮西打到江南,從江南打到湖廣,從湖廣打到北平,從北平打到草原的老卒。

  名將悍卒。

  而這個時候,一道道煙塵掀起,平安在城頭上極目遠望。單單看著聲勢,決計有數萬騎之多。

  平安激動得渾身發抖。因為這是幾年來,元軍出動規模最大的一次了。自從洪武十四年以來,大明與元軍根本沒有打過決戰。本來遼東之戰,大明是當決戰來打的。但是納哈出跪了。

  而這一次,雖然元軍有數倍之眾。而平安一點也不害怕,反而高興,因為對面每一個蒙古人頭上,都寫著戰功兩個字。

  平安瞇著眼睛,細細觀察來敵,說道;“消息傳出去了嗎?”

  身邊的人說道:“已經傳出去,不僅僅點燃了烽火,同時,派了十個人,分道報信。”

  平安猛地轉身下了城墻,一邊走一邊說道:“備馬。”

  ------

  元軍先鋒來到長春堡城下,有一騎出列,在城下徘徊,大聲說道:“大元丞相致城中守將,天兵大臨,爾等------”

  這個人還沒有說完,忽然長春堡城門洞開。

  平安一馬當先,手中鋼-弩,一搭,長箭飛出。將來人連人帶馬射在地面之上,隨即扔掉鋼-弩,攥緊長槍,當即沖出,身后有千余騎兵,飛馬相從。掀起一道風沙。

  平安這個舉動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

  要知道,元軍大隊人馬。就在后面,不過數里。在騎兵作戰之中,這距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千余人被數萬騎兵圍上了,縱然是天兵天將,也毫無生還可能。

  畢竟,元軍精銳已經被明軍精銳騎兵差了很多。但即便差太多,也沒有到隨便拿捏的地步。

  但是平安出擊這個時機,也是很絕妙的。蒙古先鋒在城下駐馬,以為城中明軍不會出擊。但是卻不知道騎兵最大的威力就是速度。沒有速度的騎兵,戰斗力大打折扣。剛剛駐馬,從上到下都沒有意識到明軍會出擊,要再次提速。故而平安沖過來的時候,蒙古騎兵已經亂的。

  有準備好的。在與明軍對沖,這也是騎兵最好的應對方法,有人想撤退,讓戰馬先跑起來再說,有人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愣在原地。

  但是平安連馮勝都贊同得驍勇,此刻也展現出來,先破沖過來的敵軍,然后殺透敵軍本陣,攆著逃走的敵人,直接沖著對方大軍而已,縱然前方有千軍萬馬,此刻也毫無懼色。

  蒙古前鋒,比平安騎兵要少。但是此刻卻被平安一擊,猶如雪崩一樣,兵敗如山倒。

  不得不說,有時間軍心士氣,是很影響戰場上的發揮的。

  大明開國之氣未散去,就是人人奮勇,就可以登上高位。有才華,大抵都能提拔。而且基層將士,也大多懷著報國之心。故而,在徐達,馮勝,傅友德等人之后,中生代,與年輕一代的將領,也為數不少。

  都很有才能的。

  真正軍中昂然之氣,斷層的就是朱元璋對勛貴集團的大屠殺。因為勛貴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張大網,如此一來軍中大部分有才華的將領,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即便留下一批人,當初的心氣也就沒有了。

  所謂的靖難勛貴,完全無法與開國勛貴相比,就看靖難第一功臣邱福出塞,都能被打的全軍覆沒,就可以看出來成色如何,放在開國勛貴之中,他的能力,估計能排到十幾名開外,比陸仲亨,唐勝宗,甚至葉旺都要等而下之。

  而元軍又是什么樣子?

  王保保與其弟,的確是人物,他們并不是對元帝有多忠誠,而是知道大局之下,政治傾軋是要不得的。故而王保保兵權最盛的時候,也與元帝一些尊重。脫因帖木兒在現在也是在元廷直屬軍隊之列。

  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同樣也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挽回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