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四章戰爭景氣
  第五十四章戰爭景氣

  簡直是天高三尺。

  大明軍隊看不上眼的東西,這些土司全要。說起來這些土司兵,其實并不比緬甸當地人富裕多少。

  土司大多數都是奴隸制度。所謂的土司兵根本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一切都屬于土司。土司所殺就殺。不需要任何理由。

  而明代后期狼兵善戰,其實也是他們的人命不值錢,戰后不管搶上什么,回去之后都是賺的。

  如此一來,緬甸禍害成為什么樣子了。

  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當然了,這是沐春與黃子澄商議過,也是默許的。

  無他,緬甸距離大明核心區域太遠了。

  不管是走云貴到這里,還是從安南,暹羅到這里。甚至是從海路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這里,都是很遠,這就預示著一件事情。

  那就是大明能投射在這里的力量很少。

  沐春手中的新軍,最多的時候不過一萬多人,不足兩萬人。

  將來估計也很難部署一個滿編的軍。除非在其他方面有了突破,云南通往外界的鐵路修好了。或者蒸汽機船成功了。

  否則這個數量就不會變的。

  雖然,沐春也知道將來會派一個藩王來坐鎮緬甸。但是面對緬甸當地人的反抗。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而今帶來這一批土司過來,讓這些土司與本地人結下了生死大仇。將來不管是誰統治緬甸,就有一些堅定的支持者。

  如果大明在緬甸站不住腳,從國內遷徙過來的土司們,就必死無疑了。

  云貴土司,特別是貴州的土司在國內是問題,一個個都不安分,但是在緬甸,卻成為了大明朝廷最大的支持者了。

  這也算是變廢為寶了。

  雙方在暹羅會師之后。這一場持續近一年大戰,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了。

  上奏朝廷,讓朝廷處置戰后事宜不提。

  -------

  何夕接到兩軍會師的消息,已經是隆武六年了。

  何夕對這個消息,也是預料之中。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問題,畢竟中南半島上戰事勝利不過是遲早的問題。

  只是何夕覺得有些事情也要收尾了。

  這一場戰事。總計開銷在兩千萬元左右。分攤在隆武五年,隆武六年的財政預算之中。但是已經過去的隆武五年,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兩億元。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收入。

  幾乎比南北戰爭之前,翻了一倍還要多。

  當然了,何夕知道,這個收入并不正常。因為其中很多一部分,是戰場上直接的戰利品。總計有六千多萬元。

  已經沖抵了全年的軍費。

  畢竟,在何夕的計劃中,即便不打仗大軍一年軍費也在三四千萬元左右。即便加上兩千多元的額外開銷。也足夠了。

  而且何夕更知道。

  其實絕大多數的戰利品,根本沒有到中樞的手中,而是被前線將領與士卒瓜分了。即便何夕再強調軍紀也沒有用。

  大部分明軍當兵,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出人投地。

  而且朝廷如果與前線將領與士卒搶奪戰利品,失軍心不說。還很有可能引起別的事情。

  于是,何夕也只能制定了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前線戰利品,三成歸朝廷,三成歸將領,三成歸士卒,一成算是損耗。

  之所以是潛規則。那就是上不了臺面。

  上了臺面就與大明軍紀直接沖突。畢竟大明軍隊應該秋毫不犯才對。

  但是實際上,不要做太過分,只求財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了,這些戰利品即便不在大明朝廷手中,也在大明經濟圈里流動,為了支撐東南戰事,各種產業是很興旺的。所謂的戰爭景氣。

  而今戰爭就要結束了。

  很多事情都要畫上句號了。

  而今何夕將內部矛盾轉嫁到外部的手法,已經很嫻熟了。

  就比如這一次,這一場戰爭,不僅僅是貴州土司南遷了。還有很多地方豪強,也被強制移民了。甚至何夕也決定形成制度。

  將來每一個藩王出外就藩的時候,就會讓朝廷統計名單,將各地的地方豪強給收刮一下,帶走。

  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

  就看大漢王朝,西漢前期,一代代將關東地方豪強遷徙到關中修陵墓。關東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后來廢除了陵邑制度,關東立即出現了很多世家門閥,關東非大漢所有了。

  一帶帶遷徙,可以讓大明朝廷直接管理地方變得容易。也讓一些地方上更多在中樞朝廷的掌控之中。而這些地方豪強在國家內部,與貴州土司一樣,是損害國家統治的存在,但是放在外部,殖民地,中國的宗族可比公司,更適合開拓,與在海外扎根的。

  也算是盡可能保持大明中樞統治能力,以應對未來多變的局面。

  當然了,大明財政收入如此之高,也不僅僅是戰爭的情況。還有句是變法形成的統一市場,組建形成。天下重新一統之后,各方面的增長了。

  等等。

  不過,戰爭即將結束,何夕也不準備在任期內再次發動一場戰爭了。一些事情也要做準備了。

  比如變法。

  推行了兩年的時間,地方上大部分變法已經差不多了。

  有何夕支持,背后有一個完整的利益集團。地方反對勢力更是在何夕的鐵拳之下,蕩然無存。即便有一些小插曲,也只能是插曲,僅僅是插曲而已。

  只是何夕也知道,大部分地方府縣,其實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無非是,衙役變為吏員,吏員吃公家飯,由地方讀書人報考,能夠升官。一個縣中,也多了好幾個官員。

  原本地方上,一個縣最多十幾個帶品階的官員。但是而今一個縣最少十幾個官員,多的話,有上百個也不多。

  加上吏員最少幾百了吏員,還有警察。

  吃公家飯的人太多了。

  一個縣最少一千多人。如順天府,應天府,這種官員吏員超過兩萬多的府,并不是太多。但是蘇州。松江,泉州,營口,等十幾個還是有的。

  大明官員加上吏員數量上超過軍隊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

  如此一來,大明一年行政支出加上軍費支持,一億元只能說勉強夠用。

  好在,如此多的人手,也帶了大量賦稅的有效征收。

  何夕估計,在隆武九年。也就是他準備卸任的時候,歲入三億元,乃至更多都是有可能的。

  只是,還清那三十多億元的國債,還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畢竟在何夕看來,這天下到處都要花錢,修黃河需要錢,修淮河需要錢,修海塘需要錢,修鐵路不需要了,發行了公債。

  三十億元也需要緊衣節食數年,乃至于十數年才能還錢。

  只是這么大的變化,在幾年之內做成。何夕付出了很多。

  在何夕手中影響到的人,不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家庭,被何夕大筆一揮。送到了海外。也不知道多少人在何夕的政策之下,家破人亡。

  這還是何夕將代價轉嫁到了國外,由安南,占城,暹羅,等好些國家承擔了這些代價。讓何夕又對內緩和的余地。

  否則,這一場變法會更加殘酷。

  這也是中國變法總是難以成功的原因。

  中國太大了,僅僅是維持穩定,已經用掉了幾乎所有的政治手段與辦法。想要讓中國變法成功。幾乎好像讓大象從火圈之中跳過去一樣。

  不管多么精妙的設計,多么好的設想,在執行之中,總是要走形的。

  即便何夕也必須承認,其實下面有很多人打著變法的旗幟,舉起何夕的招牌。為非作歹,做了很多事情。

  何夕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知道的這些,將來何夕自然會一一收拾,但并不是現在,不能壞了變法大局。至于不知道那些,何夕也沒有什么辦法。只能以后好好看看了。

  何夕的人望與威信,在變法之中,迅速的消散。

  無他,在此之前,何夕是挽狂瀾于既倒,重造天下的周公。但是隨著變法的深入,無數人因為何夕政策利益受損。

  對何夕怨恨非常。

  人有一種感覺,但凡得到的東西,他們覺得這是自己的功勞,但凡失去的東西,一定是別人的過錯,而人們對失去的東西印象更深刻。

  這種情況下,因為變法獲利的利益集團們,對何夕的支持,也大不如前了。

  無他,何夕雖然想進行資本主義革命。但是何夕對資本從來是保持警惕的。在很多方面進行限制,損傷到了一些資本的利益。

  對于這些人,他們是記在心上的。

  更重要的是,何夕已經不能再給他們什么了。

  而失去了利益的人,對何夕恨之入骨,而偏偏這些人遍布在天下各地,作為舊勢力的士紳們,他們都是聰明人。迅速與新生的資本主義茍合,同流合污不說。即便,他們失去了掌控天下的權力,但是因為雄厚的底子,他們依舊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勢力,有很強大統戰價值。

  安撫他們,也是作為統治者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很多事情都容易被搞亂。

  商鞅死于法,人類并不感謝羅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