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九十八章議會
  第一百九十八章議會

  這也說明了,為什么尊重私有財產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石了。

  因為財產本身不確定,如果上面人可以用暴力非法的手段,隨意剝削下層富商的財產,這樣的議會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當然了,有一點也必須明白。

  保護私有財產,并不是不剝削了。而是暴力剝削這樣的層次太低,效率太低了。通過議會達成一致的金融政策,要比想辦法使用暴力更能讓人交出錢來。

  萬歷皇帝其實就是負面典型,弄得天下騷動的礦稅,其實,并沒有弄出多少錢來。反而是西方很多國家,用發達的金融工具,搞出了很多錢來支持戰爭。

  朱雄英說道:“什么權力?”

  何夕說道:“第一,政策知情權,很多大政策在發行之前,要在議會通氣。第二,財政審核權,今后朝廷與宮中的財政分開,對朝廷財政議會有審核的權力。第三,人身保護權,沒有議會或者陛下批準,地方不得抓捕議員。第四官員彈劾權。如果議員發現某些官員有問題,可以彈劾。個人彈劾,或者聯名彈劾,都察院必須受理,并在議會給予交代。”

  這三樣權力,是何夕所想的最簡單的讓步了。

  政策知情,其實不知情也不行,在何夕想來,這些議員都是最有財富的一群人,即便不告訴他們,他們難道就不知道了。

  簡直是笑話。

  特別注明的是,何夕提出的議員,可不是選出來的,而是誰有實力,有錢,有廠子,下面的雇工多,或者在某產業有足夠的影響力。才有可能是議員。

  而不是相反。

  也就是說,如果朝廷想在某一個行業做什么事情,有一個人在這個行業之中有說一不二的地位,而這個行業足夠大的話,那這個人就選為議員的資格。

  財政審核權,其實就是何夕想從這些人手中撈錢。

  國債,或者說公債,可以當成一門生意來看,當然這不是單純的生意。但是不管怎么樣,總是要讓債主們知道,朝廷不是想要賴賬的。所以,財政要公開。

  當然了,即便何夕想要賴賬,他們也擋不住的。但是樣子還是要做做的。

  更不要說,何夕也覺得財政公開是比較好的。

  畢竟,很多蛀蟲朝廷自己是發現不了的。讓議員做監督也是可以的。

  人身保護權與彈劾權,其實就是提高資本家的政治地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這年頭很多地方,對于合法商人從來不合法對待。

  很多行業沒有一些背景,根本就做不了,從這一點上來說,很多官僚是比資本家更加可惡的存在。

  畢竟資本家是為了錢,什么都敢做,無視法律與道德。但是如果沒有錢的話,他們也不做多余的事情。

  但是很多官僚與地方權力人士,對于很多人的迫害,很難說為了利益,還是單純宣告主權,宣告自己的權威,宣布在某一個區域內,自己就是王法。

  只有提高這些商人的政治地位,才能更好的發展先進的生產力。而工業資本家們,而今就是代表先進生產力。

  朱雄英說道:“那這些議員怎么選?”

  何夕說道:“自然是陛下任命。不過,陛下也該怎么其中分寸。”

  朱雄英點點頭,他明白,議會是為了拉攏在朝廷之外,卻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的人。或者說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能壞朝廷事的人。不是尋常人。

  朱雄英雖然拿捏的著這個議會選拔權,但是并不能亂來的。

  朱雄英說道:“我記得,英國有上下議會?我覺得應該效仿英國?也建立上議會,也就是各級貴族,還有從職位上退下來的元老重臣,都可以加入上議會,這些人就在下議會吧。姑父覺得如何?”

  朱雄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辦法保全自己的權力。

  議會而今的權力很小。但是朱雄英可以預感,這個權力機構的權力,會越來越大的。

  而今是財政審核權,彈劾權。將來會不會就有立法權等等。

  朱雄英決定從一開始就在議會里面留下足夠的伏筆,上下議會,就是朱雄英所效仿的,勛貴將來一定會與皇帝站在一起的。讓勛貴們在上議會,這定然是為皇帝說話的。而各級官僚退休之后,自然也不會與這些商人同流合污,上下牽制,足夠朱雄英有更多的上下其手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或許未來朝廷官僚與在野資本家,就會成為兩股相互制衡的力量。

  而議會就是他們的戰場。

  朱雄英作為皇帝,更多的做出裁決就行了。

  何夕自然明白朱雄英的想法,不過他沒有反對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而今的資本家們還很弱小,甚至他們還沒有反抗朝廷的想法。如果說何夕不是為了這一筆超額的軍費,這議會什么的的根本不用建設。

  甚至不用議會這種協商機構,何夕也不是不能搞出足夠的錢來的。

  但問題是,這影響太壞,甚至讓北京的經濟增長進入到衰退之中。

  議會是其中最不壞的辦法。

  本質上是一種協商與攤牌。

  有多少實力,就有多少權力。

  這一點是不會變的,沒有實力憑空占據權力,將來還是會吐出來的。而且何夕很明白為了企業越大越賺錢,而企業越大,所代表的實力與影響力也就越大。

  那個時候,資本力量在議會之中的實力占比自然提高,何須何夕想辦法。

  更重要的是,何夕其實也很迷茫。

  何夕從來不覺得資本是一個好東西,但是奈何做事情也要尊重客觀規律,不尊重客觀規律,是要摔跟頭的。遼東案,就是給何夕最好的警示。

  何夕將大明推到資本主義,已經是很困難的。想要越過資本主義,一下子到社會主義,根本不可能,這樣規模大躍進,不出問題才是咄咄怪事。

  而何夕本人對資本本身也沒有什么好感,順水推舟就行了。為了他們爭取更多的利益,還是算了吧。

  甚至何夕本身就一種迷茫。

  夜深人靜的時候,何夕捫心自問,他想努力的東西,真是他一直以來想要的東西嗎?資本主義從誕生開始,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大工業生產模式,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雖然說將大部分百姓從生死難料的農業生產之中解脫出來,成為工人。對他們是一件好事。畢竟,如果從統計數量上來看,生活在古代的百姓,一生之中最少遇見兩次大災,就是那種死很多很多人災害。

  畢竟,古代三年一小災,十年一大災。以至于人的平均壽命在三十幾歲。

  即便洪武年間,百姓所謂之安居,也不過是賦稅輕一些,家中積蓄多一些,能熬過天災,并不是說沒有天災。

  工業生產雖然痛苦,但是最少不遭遇經濟危機,大體是出賣勞動力,是可以吃飽的。

  至于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或許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甚至將來很多人,會爭著搶著去工廠,但是在何夕看來,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耳。

  只是這已經是何夕竭盡全力,能做到的了。甚至不惜為此發動一場規模如此大的戰爭。這才算是將整套新體制確立下來了。

  至于更多的,何夕即便想做。卻也知道不能做了。

  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

  作為個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何夕卻必須一步步的來。

  何夕心中暗道:“改革高潮,是不是要過去了?”

  他自己又要何去何從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