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 >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封賞(上)
  臨湖殿內,氣氛略為有些凝滯,這些年來太子、秦王御前爭執的次數多了,眾人都見狀不怪了。

  太子往往咄咄逼人,秦王卻綿里藏針,與他們給外界的印象正好相反,但事實上,更多時候是秦王占了上風……只不過很多時候,作為唯一裁判的李淵會下場左右勝負。

  但在天臺山一戰之后,隨著李淵這個裁判開始冷眼旁觀,甚至隱隱有傾向秦王的跡象,太子在爭執中很少有占便宜的時候。

  在到底應該用竇軌還是用蘇定方這個問題上,李世民很輕易的就將李建成說得啞口無言……畢竟在軍事上,全天下包括李淵在內斗不得不承認,李世民說話的聲音最響,那是一場場戰時打出來的。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蘇定方從來沒有擔任過方面之將,雖然長期實際是邯鄲王李善的副手,但從來都沒有獨當一面,當年西征吐谷渾更只是臨時指認的先鋒。

  而竇軌就不同了,雖然曾經被西秦擊敗,但歷次討伐黨項、吐谷渾、獠人,都是軍中主帥,更別說資歷深,而且還是外戚。

  裴世矩狐疑的看著李世民,他絕不相信這廝真的希望兩邊不靠的竇軌接任主帥之位,八成這里面還有玄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淵聽得有些不耐煩了,揮手道:“暫且擱置。”

  李世民住了嘴,畢竟李善自請回朝這件事大家剛剛知道,一時半會兒倒不一定要定下接任者,接下來要討論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封賞。

  事實上,李淵在年節時候召眾多宰輔入宮議事,主要就是為了這件事。

  雖然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甚至還沒有收復靈州、會州,但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接下來的戰事是吃肉喝湯,并沒有什么難度了。

  此次出征,難就難在原州被梁軍、突厥占據,敵方據雄關而守,且可能騎兵破陣,迅速兵臨長安,飲馬渭河,這些骨頭都已經被嚼碎了,剩下的可不都是吃肉喝湯了嗎?

  其實裴世矩幾個月前有過推測,他本人不僅精于權謀算計,也擅長軍略之道,在他看來,這場戰事很可能曠日持久,有突厥撐腰,梁師都在三州扎下根基,不敢說能與大唐爭雄,但能隨時南下,侵擾京兆,說不定還能割裂關中與隴右。

  裴世矩甚至與裴寂商議過,會選擇時機造勢,勸戒李淵選擇遷都……畢竟幾個月前,若是大軍不能抵擋,突厥必入京兆。

  平心而論,裴世矩這些謀劃并不是針對李善,針對的是李世民,讓這位秦王重歸戰場,就意味著太子屁股下的位置已經被抽走了。

  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在李神符、任瑰連續敗北喪師之后,李懷仁在三四個月內用兩場戰事砍瓜切菜一般的奠定了勝局,這讓裴世矩沮喪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那人的驚艷表現。

  看來還是要在長安城,還是要在這座皇城,這座宮城……裴世矩如此思索,聽見前面李淵用詢問的口吻提及,此戰類比?

  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具體的封賞現在不可能出爐……雖然接下來的吃肉,但說不定誰就戰死了。

  需要擬定的其實是規格,或者說是一個類比,是類比洛陽虎牢大戰,是類比洛水大捷,是類比平定江淮一戰,還是類比前年李善三破突厥?

  從重要性上來說,洛陽虎牢一戰、三破突厥,前者奠定大唐一統天下的基業,后者是大唐對突厥的第一場大勝,這兩場戰事都有不少將校得以封爵。

  而洛水、江淮兩戰是降而復叛,所以得以封爵的人數很少。

  簡而言之,關鍵在于爵位。

  要不要再來一次爵位大放送,這才是李淵與眾多宰輔商議的原因。

  這個時代絕沒有所謂的文貴武賤,這些宰輔每一個都曾經領軍上陣,但對于要不要大批的封爵晉爵也有不同的看法。

  陳叔達、封倫、蕭瑀都不太贊成大批次的晉爵,原因也很簡單,這三位要么是秦王一脈,要么隱隱靠向秦王,而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勢力、人脈已經足夠……一方面是針對馮立、薛萬徹這些東宮將領,另一方面是為了給李世民留下他日施恩的余地。

  而李建成、裴寂兩人卻義正詞嚴,兩場戰事立下如許功勛,若不封賞,軍心不穩那都是小事了……這話不能說錯,下位者對上位者的怨憤往往來自于后者的刻薄寡嗯。

  關于這一點,其實李淵私下與李世民有過討論,后者坦然直言,梁師都雖占據三州,但不過小賊,關鍵還是大潰突厥,這一戰徹底擊潰了梁軍的底氣,即使沒有李善雪夜下蕭關,戰事也會很順利。

  關鍵在于,突厥雖然在兩年內連續幾場大敗,死了一個可汗,兩位可汗內斗,元氣有損,但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日大唐與突厥還是要有大規模國戰的。

  如果沒有意外,到時候領軍上陣的將領大抵還是這些人……蘇定方、薛萬徹、張士貴、段志玄、張仲堅等等,所以現在就晉爵就顯得有點不合適了。

  沒有肉吊在前面,獵犬未必會竭盡全力,這個道理李淵自然是懂的。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李建成、裴寂說得也有道理,如果說前年大敗突厥還有運氣的成分,這一次大唐是堂堂正正兩軍對壘擊潰了突厥大軍,斬首四萬有余,血流成河,這樣的大功怎么能不封賞?

  李淵聽了好一會兒后,看向了裴世矩,“弘大可有建言?”

  裴世矩灰白色的眉毛動了動,緩緩道:“如此大功,必要封賞,但也需留有余地,可散官而進爵,可國公以下晉爵。”

  李淵思索片刻微微頷首,這是個和稀泥的主意,但很合適。

  一般文武官員中,有爵位的,身上肯定有散官,但散官,身上未必有爵位,后一種現象主要出自于中層將領或者沒有機會立下戰功的將校。

  換句話說,裴世矩是提議這一次的封賞主要集中在中下層將校身上,而眾多領軍大將,國公以下可以晉爵,最多晉爵為郡公……前者是施恩,后者是留有余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