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 > 第九百零三章 南下
  梁軍破涇州的戰報,讓屋內所有人都為之一震,難道梁師都在吞下三州之后,還要大舉南下?

  難道梁師都身后還有援軍?

  難道突厥已然發兵了?

  眾人都清楚關內道西北部的地勢,從距離上來說,梁軍經涇州撲向長安,這是最快的路徑,但在實際操作上很難做得到。

  涇州東側有慶州、寧州、邠州,梁軍欲攻涇州,唐軍會從側翼威脅,比起來,隴州更合適,雖然繞道,但西邊的隴右道面臨草原壓力,東邊只有涇州,而且還有汧水相隔。

  武德五年,數千突厥偏師就是攻破靈州,南下原州后侵入隴州,破大震關,使得長安震動。

  梁師都沒有道理試探性的攻打隴州,卻以重兵攻打涇州……眾人心思不一,張文瓘、張文禧甚至常達本人都忍不住考慮,或許是涇州刺史宇文歆也很廢材,比常達更廢材?

  但短暫的沉默后,兩個聲音幾乎同時響起。

  “陛下!”

  “仁壽宮!”

  前者是隴州長史楊則,后者是邯鄲王李懷仁。

  梁師都沒那么好的胃口,李善也不相信賀遂在扯謊,梁軍應該的確是試探性攻打隴州,突厥那邊應該還沒有什么動作……那么,襲入涇州的梁軍直撲仁壽宮應該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李善心思急轉,如此一來,很多事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釋了,比如為什么至今還沒有援兵抵達隴州,為什么陛下還沒有指派大將總領諸軍,為什么梁軍會試探性攻打隴州……這是在牽制隴州兵力。

  “前日涇州刺史兵敗,若是梁軍急下,應該已經……”常達慌了,只看向李善,“殿下,怎么辦?”

  常達雖然拙于軍略,但心思卻轉得快,隨即又提起心來,至今陛下還沒有指派大將來隴州接手戰事,這說明仁壽宮那邊很可能出了問題。

  楊則陰著臉道:“若是梁軍直撲仁壽宮,應該戰事正酣……隴州尚未接到求援軍報,不過岐州本地的府兵應該已經去援了。”

  這叫按下葫蘆起了瓢啊……李善腦海中閃過這個念頭,這也算是自己這只穿越蝴蝶引起的連鎖反應了。

  自己在河東北地攪風攪雨,提前引發了東突厥的內亂,更直接導致任城王李道宗與襄邑王李神符的對調。

  原先盯著梁師都的是李道宗與段德操,現在李神符來了……梁師都撿軟柿子捏,異軍突起,一舉拿下了三州之地。

  但現在不是感慨這些的時候,不管是從明面上還是暗地里,李善都不能接受梁軍攻破仁壽宮的后果。

  無論是李淵身死還是李世民身死,對于李善來說都是個悲劇,如果李淵、李世民同時身死,那李善的處境就很難說了,畢竟知曉內情的李德武、裴淑英是沒什么分量的……

  最慘的一種可能是,如果裴世鉅僥幸活下來了,而李淵、李世民身死,那李善只能立即選擇帶著母親狼狽逃竄了。

  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對頭,而且獨子還死在李善手中……呃,知曉消息后的裴世鉅肯定會這么認為的。

  即使裴世鉅心里約莫有數,也能細細查證,一方面自己和李善不會在分成勝負之前,向對方身邊親人下手,另一方面戰事經過也能仔細詢問,目擊者也不是一兩人。

  但白發人送黑發人啊,李善估摸著裴世鉅恨不得生食自己的血肉。

  連番的劇變讓李善神經有些疲憊,但現在還不是休息的時候,他的視線緩緩從各人的臉上掃過,低低道:“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楊則起身拜倒:“但聽殿下指派。”

  眾人隨之紛紛拜倒,“但聽殿下指派。”

  李善深吸了口氣,“立即遣派斥候告知汧源縣,命隴州司馬藺興粲率兵南下岐州,急援仁壽宮。”

  “今年初,去歲朔州、云州大戰被擒獲的突厥諸將被送回五原郡,其他人倒是不妨事,唯獨阿史那·社爾此人,精于謀略,頗有心計,有梟雄之姿。”李善起身緩緩道:“如今阿史那·社爾助頡利可汗制衡突利可汗,據說五原郡已然開戰。”

  “但孤實在難以放心,梁師都攻破靈州,必然遣派使者往五原郡……”

  “隴州不可發兵南下,使防務空置。”李善看向常達,“還請常公留守華亭,以備敵軍來襲。”

  常達立即應道:“分內職責,長史楊則長于軍略,軍中以其為首。”

  李善微微頷首,轉身看向張文禧,“準備干糧、清水,補充戰馬、軍械。”

  其實在座的人都已經猜到了李善想干什么,隴州本就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三千大軍并別駕張世隆都已經戰死,兵力本就不足,還要防御隨時可能南下的梁軍甚至是突厥,實在沒有余力南下援助仁壽宮了。

  為今之計,只可能是邯鄲王李懷仁率數百親衛急行南下。

  看著兄長急匆匆的走出去安排諸事,張文瓘不禁感慨,懷仁兄可真忙啊。

  兩刻鐘后,李善率六百余親衛并近千戰馬,一路狂飆,向著仁壽宮方向而去。

  南城門外,眾人目送數百騎兵的背影漸漸消逝,常達嘆道:“些許年,如此英杰,唯當年秦王相彷。”

  諸人紛紛點頭贊同,在很多人看來,邯鄲王李懷仁與秦王李世民有著很多的共同點,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雙十之齡,以戰功稱雄天下。

  長史楊則輕聲道:“陛下立國,數年內秦王南征北戰,澄清宇內,高束京中,這數年內,邯鄲王異軍突起,數破突厥,揚威塞外,以戰功論,不弱秦王。”

  “懷仁兄每每遇難,但每每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山東、馬邑、朔州無不如此。”張文瓘朗聲道:“數百精銳迅捷南下,仁壽宮必無恙!”

  其他幾人都沒吭聲,常達在心里祈禱李善能及時趕到仁壽宮,能再一次上演力挽狂瀾的好戲,否則自己可能難逃此劫。

  的確如此,此時此刻的周二郎正驅馬向北疾馳,他從天臺山的后山艱難攀爬而下,好不容易回到汧源縣……當時李淵已然領親衛北上了。

  如果李善沒能及時趕到仁壽宮救駕,這個鍋很可能會砸在隴州總管常達頭上……誰讓你貿然出兵導致大敗,若非如此,李善也不會北上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