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小說 > 霸王! > 第二十五章軍神課堂
  “牛渚其并非一個縣,而是一座山名。因其山北腳突兀延伸入長江之中的部分,被稱為采石磯,又名牛渚磯。采石磯左近地勢險要,水流湍急,又天然的形成了一道扼據大江要沖之地的采石渡口,所以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南北方交戰時所爭奪的焦點之地,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牛渚山南方十幾里的丘陵上,孫策與部下十余騎一同認真的傾聽著周瑜指點江山,激昂文字。有周瑜相助,孫策對江東防線可謂是了如指掌。

  周瑜繼續詳細對著眾將介紹敵情:“在牛渚營當中有戰船、斗艦百余艘,一旦其發現丹陽郡兵異況,會立即出兵阻斷運輸。所以必須盡快攻克此營,方能保證糧道。然而營中有精兵八千余人,皆是劉繇手下精銳,用以把手此兵家要地。我等要以少擊眾大敗敵軍,著實不易。”

  已經過了江東,孫策就不再言其難,反而是態度堅定,鼓舞士氣:“我等對牛渚情形了如指掌,而其對我等卻一無所知,戰在我,非在敵,此戰勝之必也!”

  其他將校都點了點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長江天塹都已經渡過,剩下的戰事唯奮勇耳。

  這一戰,孫策有兵力上的極大劣勢,但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優勢。

  比如對戰場的選擇上,孫策就能親自帶十余騎詳細探查地形、地勢,甚至可以探查到牛渚山上的形勢,對付的出兵路線。

  江南地形破碎,多丘陵、水網,并不適合大軍展開,孫策親自探查地形就是要找一處丘陵起伏的地勢作為戰場,充分發揮己方人才濟濟的優勢和鴛鴦陣的戰力。

  江東,尤其是丹陽,這種地形還是很常見的,哪怕只隔了一座山丘,這一面的人就不清楚另一面究竟是什么情況。

  孫策等十余騎是對這一幕最深刻無比的見證者,他們都心情輕松的跟著孫策登高遠眺,誰也沒想到剛策馬走到一座丘陵上方,就驟遇一大隊騎兵!

  忽然出現的玄甲騎士顯然也是讓對驚愕不已,雙方同時都驚呆了片刻。

  但下一刻,對方率先反應過來,有人大吼:“這么多著甲騎兵,必然是敵軍斥候,射殺他們!”

  實在不怪孫策等人反應慢,主要是對方都沒有著甲,所有人都身穿勁服,攜弓帶箭,甚至連長戟、長槊之類的重兵器都沒帶,只在腰間配了環首刀和長劍。這明顯是一支外出射虎、圍獵的隊伍。

  豪族世家子弟經常會做這種事情,孫策等人也沒想到劉繇的部將居然不在營地中練兵,而是帶著百余名騎兵在外射獵為樂。

  但已經猝然遭遇在了一起,孫策等人也根本無法撤退,孫策大吼一聲:“敵軍雖眾,但皆未著甲,諸君隨我一同破之!”

  話畢孫策便挺槊而出,一騎當先,其身后徐琨、陳武、楊驍、鮮于烈、蔣欽、周瑜等十余騎亦躍馬挺槍,緊隨沖鋒。

  十余玄甲騎士,陷陣突陳,四向奮擊,所向皆披靡!

  這是一場典型的突騎與弓騎兵交戰戰例,規模達到百人的弓騎兵別說回身射了,就算是調轉馬頭方向,策馬加速都十分不易,面對重甲長矛的突騎兵,根本無法周旋,立即有二十余人被刺死在馬下。

  敵軍是出行打獵,沒有著甲,就算是奮起反擊,手中刀劍也根本無法對玄甲騎兵造成有效殺傷。這種情況下,能傷其一人者都是了不起的悍將。

  但顯然這支騎兵中沒有這種剽悍驍勇的猛將,被刺死三十余人后,這些只布服佩劍的騎兵終于士氣崩潰,紛紛四散。

  孫策等人追亡七八里后,孫策乃下令停止追擊,返回營地。

  這一戰雖然繳獲了戰馬三十余匹,但卻暴露了整個大軍的蹤跡,戰略上損失慘重!

  孫策也被這當頭一棒,砸清醒了有些輕飄的心態。

  戰爭從來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從穿越以來就順風順水,讓他甚至都有些狂妄了。

  如今的局面,他根本沒有驕狂的資本,他只帶了兩千余人渡過長江,可謂后路已絕,置之死地。若不能奮死而戰,一擊打敗眼前八千余江東精銳,則自己跟麾下數千將士皆死無葬身之地了!

  當然與之相對,這一戰在戰術上則收獲極為豐厚。畢竟是主將親自率十余騎前出探查地形、敵情,對戰場的把握,地形地貌能夠形成的效果,可謂了如指掌。

  中原歷史上另一位敢如此行事的名將,就當屬大唐軍神,天策上將李世民了。

  所以孫策對戰局部署已然是成竹在胸,返回營地后,孫策便召集了軍中諸將,準備安排戰事部署。

  這是關乎全軍生死存亡的一戰,主將必須激勵全軍士氣,向所有將士灌輸必勝之信念。

  對基層士兵,孫策可以選擇歃血激勵,畢竟士兵們也不清楚敵軍有多少人。就跟對方也不清楚孫策軍隊究竟有多少人一樣。

  戰場上,雙方排開陣勢,皆是方陣連綿,旌旗獵獵。軍陣中的士卒根本看不清雙方軍陣究竟有多寬廣、多厚重,敵方又究竟有多少人。他們能做的就只有振奮士氣,所向無前。

  但對將校這一層級,孫策則不打算讓他們稀里糊涂的上戰場了。若是他們也對形勢一片迷惘,對勝負條件一無所知,那全軍恐怕就跟烏合之眾一般水平了。這一戰打贏了不知道為何而贏,下一戰又輸的莫名其妙,稀里糊涂。

  所以孫策向來主張軍中將校要多學習兵法,總結過往戰事勝敗的緣由。

  孫策也不知道其他諸侯是否會在戰前向將校宣講戰事部署,但孫策卻是決心要給將士們講清勝敗之勢,然后三軍將士,戮力同心,共破敵軍。

  所以在將校們抵達帥帳時,就見到了此前掛著鴛鴦陣陣圖的木板上釘了一張新的江東輿圖。

  親衛給所有將校都搬來了胡牀,眾將校大馬金刀的坐在其上。

  孫策站在眾人面前,意氣風發:“荀子曾言,學不可以已。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全。諸位作為軍中將校,亦不可茍足于當下。我希望你們都能精通兵法,將來可擔重任,獨領一軍,乃至于為軍中名將,當世軍神!所以今日設此軍神課堂,日后會常為諸將士講解兵法。”

  沒錯,小葵花課堂,不是,軍神課堂開講了!

  軍神課堂這個名字非常之驕狂,但完美符合孫策對其將來的全部期望。

  最低層次的期望是,孫策自身如李世民一般,成為一代軍神,設壇開講,將兵法經驗傳授給所有學習的將校。

  更高一層次的期望,則是這個課堂中可以走出一位又一位的軍神,比如周瑜、呂蒙、陸遜這種武廟七十二將級別的統帥。

  周瑜坐在前排的胡牀上對這種形勢頗為新奇,他觀察了一下眼周圍諸將,他們居然都有些習以為常了,甚至周瑜還看到身旁一位虎背熊腰的猛將居然熟練的從腰間拿出了竹簡,攤開在膝上,然后拿出刻刀準備記錄。

  大漢軍中有如此尚學風俗,恐怕要一直追溯到中平之前,在北軍的三河五校中才能見到。

  孫策等諸位將校都準備好之后,開口激勵眾人:“眼下攻克牛渚,是關乎我大軍生死的首要之事。然敵眾我寡,且守易攻難,諸位將士將來或皆能獨領一軍,胸有溝壑者不妨說說,若是面臨此等情況,應該如何應對。沒有謀劃的,亦可以記下此戰部署,將來可為參照。”

  軍中的幾位司馬互相對視一眼,對渡江過來的軍隊都有清晰的了解。

  軍中幾位司馬中,司馬程普、孫河統帥的是淮泗精兵,部下都是五百人。

  徐琨、蔣欽、鄭寶所部因為演練鴛鴦陣所以每部皆六百人,這就是水軍連續兩日運過來的所有徒卒,合計兩千八百人。

  呂范轉為了都督,嚴肅三軍軍紀,劉由則轉為了屯田司馬,統帥老弱。

  所以全軍的戰卒除了這兩千八余人,就只剩下了將軍直轄的那十幾名玄甲騎兵,五十余名游騎,兩屯弓箭手和一屯識字軍吏。

  但這些人當中,一屯軍吏是無論如何都不會上戰場的,他們是全軍的種子,不僅會被分散到屯田隊伍中去擔任勸農官,還會分到教學、后勤、醫療等方方面面。

  將來讀書的士卒肯定會上戰場,但當下卻絕不會殺雞取卵。

  剩下的突騎、游騎則完全不用考慮,他們不會跟徒卒一樣堅守在陣地上,只會靈活游弋,策馬尋機。

  真正能上陣的,只有兩屯弓箭手,但還不一定被放在哪一條陣線上。

  都用不到新學的九九數算表,哪怕普通將校只粗算一下,也能清晰的理清當前形勢,要用兩千余徒卒的部隊進攻八千余人防守的營壘!

  就算是再加上周瑜那五百客兵,雙方的軍力對比也是在一比三左右。

  而且對方可不是烏合之眾,全是劉繇手下精兵,在這里久經沙場,與吳景、孫賁等將統帥的袁術大軍近萬人征戰連年,互有勝負。

  這個軍力對比,就算是攻守異勢,眾人能守住營壘就殊為不易了,更遑論主動進攻敵方堅固營壘。

  對這形勢,程普眉頭緊蹙,率先開口:“難怪吳中郎、孫將軍連年不克。若對方堅守營壘,我們就算是拼得全軍戰歿,恐怕也拿不下牛渚營。末將以為,當今之計,應引敵軍主動來攻。”

  蔣欽問道:“敵軍怎么可能離營?他們只要堅守不出,就勝券在握,怎么可能冒險出戰?”

  鄭寶還保留著綠林風氣,踴躍建言:“或許可以罵戰?豪強之間,皆重意氣之爭,往往一罵戰,對方便會忍不住,爭雄于疆場。”

  孫河立即搖頭,說道:“豪強綠林風氣跟軍中完全不同。軍中只為求勝,只要能打贏,就算你當面罵遍劉繇全族,其將領也不會在意。將來捷報傳回,只會一句敵軍罵戰,一筆記過。劉繇會因為我軍曾經罵戰,而不賞大勝凱旋的將士?”

  這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不然也不用修什么城防、器械了,只要一罵戰,雙方就在野外交戰,那罵戰可謂是最強兵法。

  這種手段,對付一偏將之才或許還能有用,對付牛渚營里的樊能、于麋絕無可能,畢竟這可是能跟吳景、孫賁對壘多年的將領。

  程普若有所思,其他幾位司馬皆一籌莫展。

  孫策則一指周瑜,笑著說道:“那就由公瑾為你們講講該如何引敵軍出營。”

  周瑜驚詫了一瞬間,沒想到孫策會把這般出彩的機會讓給自己,不過他氣量恢宏,完全沒有多計較,起身后轉向諸將,嘴角帶著從容自若的笑意:“其實引其出戰不難,只須堂而皇之的在牛渚山下扎營即可,他們會主動來攻。”

  蔣欽瞪大眼睛:“怎么可能?他們瘋了嗎?放著營壘不守,來攻我們營壘?”

  周瑜從容淡笑:“很簡單,因為其不知我等虛實。我們營中有多少將士?”

  “算上丹陽郡兵,步騎堪堪三千余。”蔣欽不假思索的回道。

  周瑜雄姿英發,手臂一指帳外:“為何我看這是數萬大軍?”

  一眾將校都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摸不著頭腦,數萬大軍?在哪呢?

  蔣欽起身,走到大帳前,掀開帳簾,探頭向外仔細觀察了片刻,問道:“數萬大軍藏在何處?你們丹陽郡兵有上萬人?將軍總共才擁眾萬余人,似乎亦并未全部渡江啊。”

  周瑜語氣慨然:“但樊能、于麋二將斷然不可能知曉。他們皆以為我等會有源源不斷大軍為后繼,若不能早破我等,重奪長江天塹,歷陽大軍不斷渡江支援,早晚營寨中會匯聚數萬大軍,到時候牛渚營就危在旦夕了。”

  在當下,任何一支擔任全軍先鋒,深入敵境,立營扎寨的部隊,都是一軍之精銳。

  能敗此精銳,不僅僅能搓敵銳氣,甚至打消整個敵軍的部署。

  在樊能、于麋二將看來,現在的情勢顯然是歷陽派出了一支精銳,到江東搶立營壘。一旦立營成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大軍開赴過來。針對敵軍試探,自然是立即滅其精兵。不然等敵營立起來,敵軍整支部隊就成功突破長江天塹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